為了幫助廣大執(zhí)業(yè)藥師備考生成功拿下藥師資格證,博傲小編整理了《中藥一》精選知識點:中藥炮制的目的,希望能對正在復(fù)習的考生有所幫助,內(nèi)容如下: 1.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(1)減毒 川烏、草烏、附子、半夏、天南星、甘遂、大戟、馬錢子、斑蝥。 烏頭——蒸、煮或加輔料煮,水解降低烏頭雙酯型生物堿含量,降低毒性。 蒼耳子、相思子——加熱,毒蛋白變性,降低毒性。 (2)除去或降低副作用 麻黃——煮沸,除“令人煩,汗出不可止”副作用。 柏子仁——去油制霜,免除腹瀉的副作用,用于失眠、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患者。 干漆——炒或煅,減少副作用。 鵝不食草——炒制或蜜炙,減少對胃的刺激性。 2.改變或緩和藥性 性和味偏盛的藥物,在臨床應(yīng)用時,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。 太寒傷陽,太熱傷陰 過酸損齒,過苦傷胃,過甘生濕,過辛耗氣,過咸生痰 藥物經(jīng)過炮制,可以改變或緩和藥物偏盛的性味,達到改變藥物作用的目的。 甘草——蜜炙,生甘草性味甘涼,具有清熱解毒、清肺化痰的功效;炙甘草性味甘溫,善于補脾益氣,緩急止痛。 地黃——蒸制,生地黃性寒,具清熱、涼血、生津之功;經(jīng)蒸制成熟地黃后其藥性變溫,能補血滋陰、養(yǎng)肝益腎。 麻黃——蜜炙,緩其辛散之性,且熟蜜可潤燥,故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強。 “甘能緩”、“生瀉熟補”、“炒以緩其性” 炮制輔料對藥物作用趨向和歸經(jīng)的影響至關(guān)重要。 酒炙升提姜溫散; 鹽炙走腎下軟堅; 醋炙往肝收斂好; 蜜炙甘溫更益元。 大黃——酒炙 黃柏——酒炙、鹽炙 3.增強藥物療效 一般而言,炮制提高中藥療效的方法有 (1)增加溶出、提高療效——“逢子必炒”、“逢石必搗” (2)影響成分、增強療效——產(chǎn)生新成分或提高有效成分含量 (3)輔料協(xié)同、增強療效——液體輔料炙 (4)制備新藥、擴大療效 (5)減少損失、保存療效——“殺酶保苷” (6)其他 決明子、萊菔子、芥子、蘇子、韭子、青葙子 種子類藥材——炒制后表皮爆裂,有效成分易于溶出(“逢子必炒”) 爐甘石——煅制后,碳酸鋅轉(zhuǎn)化為氧化鋅,增強了解毒、明目退翳、收濕斂瘡等作用。 4.便于調(diào)劑和制劑 (1)藥物凈制后,切制成一定規(guī)格的片、段、絲、塊后,既便于制劑及調(diào)劑配方,又利于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。 (2)質(zhì)地堅硬的礦物類、甲殼類及動物化石類藥材很難粉碎,不便制劑和調(diào)劑,經(jīng)過加熱等處理后,使其質(zhì)地酥脆便于粉碎。如赭石、寒水石、自然銅、石決明、穿山甲、龜甲、鱉甲、阿膠。 5.提高中藥凈度、確保用藥質(zhì)量與劑量 藥物經(jīng)過凈制(如挑選、篩選、清洗、分離等)炮制工藝后,可使其達到所規(guī)定的潔凈度,保證飲片臨床用藥安全,及用藥劑量的準確性。 【練習題】 中藥炮制的目的有 A.增強藥物療效 B.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C.便于調(diào)劑和制劑 D.提高中藥凈度 E.確保用藥質(zhì)量和劑量 【正確答案】ABCDE 【答案解析】五個選項均是中藥炮制的目的,全選。 以上【《中藥一》精選知識點:中藥炮制的目的】內(nèi)容由博傲小編整理,如果您覺得文章內(nèi)容對您有所幫助的話就收藏分享一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