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于中醫(yī)師承相關名詞解釋(二)的相關內容,博傲教育網老師為大家整理總結如下,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: (1)營分証:溫熱病邪氣內陷的階段。疾病由營轉氣,表示病情好轉;由營入血,表示病情更深重。 (2)營衛(wèi)氣血:營、衛(wèi)、氣、血本屬人體生命的四種精微物質和動力基礎。 (3)營氣不從:指血脈中營氣運行障礙,出現(xiàn)癰腫的病理。 (4)營氣同病:溫病辨証。邪熱已傳入營分,仍有氣分証,稱營氣同病。 (5)清陽不升:指水谷化生的輕清陽氣不能正常濡養(yǎng)頭部、肌表、四肢。 (6)清熱解暑:用清熱藥結合解暑藥緩解外感暑熱的方法。 (7)驚風:兒科常見病証。主要特征為四肢抽搐或意識不清。 (8)盜汗:出《金匱要略·血痺虛勞病脈証并治》。又稱寢汗。指入睡后出汗,醒后即止。多屬虛勞之癥,尤以陰虛者多見。 (9)熱入心包:溫熱病內陷營血階段的証型之一。 (10)熱入血分:指邪熱侵入血分的病變。 (11)熱入血室:出《傷寒論》。指婦女在經期或產后,感受外邪,邪熱乘虛侵入血室,與血相搏所出現(xiàn)的病証。 (12)真熱假寒:陽証似陰的証候。 (13)真實假虛:實邪結聚的病,反現(xiàn)類似虛証的假象。 (14)破氣:使用較峻烈散氣結、開郁滯的方法。 (15)破血:使用祛瘀藥中比較峻烈的藥物,達到祛瘀的目的。 (16)健脾疏肝:緩解肝氣郁結引起脾不健運的方法。 (17)消渴:出《素問·奇病論》。又名渴、消癢。 (18)流注:出《素問·五常政大論》由于發(fā)病原因、部位及表現(xiàn)的不同,又分為濕痰流注、瘀血流注、暑濕流注、縮腳流注等。 (19)流痰:骨關節(jié)慢性疾病。 (20)潤肺化痰:化痰法之一,與化痰同義,燥痰的方法。 (21)燥痰:痰証的一種。見《醫(yī)學入門》卷五,多由肺燥所致。 (22)肺勞:虛勞的一種。肺臟虛損所致。癥見咽喉干痛,聲言小師,鼻胸悶氣短,咳嗽吐血,飲食減少,消瘦乏力,發(fā)熱等。 (23)營衛(wèi)不和:出《傷寒論·太陽病篇》。一般指表証自汗的病理而言。 以上分享的內容,由博傲小編搜集整理,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,可以分享給朋友。想了解更多醫(yī)學考試報名審核信息、復習資料、備考干貨請關注博傲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