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傲教育網站小編整理了2019放射醫(yī)學必考知識點——非小細胞肺癌的檢查 1.X線檢查 通過X線檢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,可能看到由于支氣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氣腫、肺不張或病灶鄰近部位的浸潤性病變或肺部炎變。 2.支氣管鏡檢查 通過支氣管鏡可直接窺察支氣管內膜及管腔的病變情況。可采取腫瘤組織供病理檢查,或吸取支氣管分泌物作細胞學檢查,以明確診斷和判定組織學類型。 3.細胞學檢查 痰細胞學檢查是肺癌普查和診斷的一種簡便有效的方法,原發(fā)性肺癌患者多數(shù)在痰液中可找到脫落的癌細胞。中央型肺癌痰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可達70%~90%,周圍型肺癌痰檢的陽性率則僅約50%。 4.剖胸探查術 肺部腫塊經多種檢查和短期診斷性治療仍未能明確病變性質,肺癌的可能性又不能除外者,應作剖胸探查術。這樣可避免延誤病情致使肺癌患者失去早期治療的機會。 5.ECT檢查 ECT骨顯像可以較早地發(fā)現(xiàn)骨轉移灶。X線片與骨顯像都有陽性發(fā)現(xiàn),如病灶部成骨反應靜止,代謝不活躍,則骨顯像為陰性,X線片為陽性,二者互補,可以提高診斷率。需要注意的是ECT骨顯像診斷肺癌骨轉移的假陽性率可達20%~30%,因此ECT骨顯像陽性者需要作陽性區(qū)域骨的MRI掃描。 6.縱隔鏡檢查 縱隔鏡檢查主要用于伴有縱隔淋巴結轉移,不適合于外科手術治療,而其他方法又不能獲得病理診斷的患者??v隔鏡檢查需在全麻下進行。在胸骨上凹部做橫切口,鈍性分離頸前軟組織到達氣管前間隙,鈍性游離出氣管前通道,置入觀察鏡緩慢通過無名動脈之后方,觀察氣管旁、氣管支氣管角及隆突下等部位的腫大淋巴結,用特制活檢鉗解剖剝離取得淋巴結組織送病理學檢查。 19年來,我們只做醫(yī)考培訓,所以我們做到了醫(yī)考培訓合格率最高的神話!醫(yī)學考試合格率低,怎么才能一考呢?技巧熱線:400-6286615 你想知道一考的秘籍嗎?加QQ群號,即可提前獲取最新必考知識點,說不定有考試原題哦: QQ群:衛(wèi)生資格考試QQ交流群535258470